Thursday, August 25, 2011

Launching new books on folk songs


杜忠全新書保存老文化‧老童謠玩轉姓周橋

2011-08-02 15:52

路人甲表演社的演員在神廟前玩起古早年代的小遊戲,並在海風徐徐吹送下朗誦老童謠,讓新書推介禮更顯特色。(圖:星洲日報)

1 of 3

(檳城)玩轉姓氏橋,玩轉老童謠!

本地作者杜忠全的《老檳城‧老童謠:口傳文化遺產》新書推介前晚(7月31日)在姓周橋成功舉行,獲得近百人的踴躍支持!

這項由周橋公司、大將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新書推介活動,內容相當豐富。掀開序幕的是路人甲表演社,4位演員首先以古早年代小朋友的童謠如Lalali la tam pong、搖啊搖,搖啊搖,搖去唐山偷挽茄……及一些小遊戲,帶領出席者一步一步進入回憶的隧道。

年輕一代不知童謠

接著,當卡卡女神的歌曲進入後,所有表演者逐漸失去說話的能力,不僅不會創作或朗誦童謠,以致連方言也不會說了。劇終,導演更讓所有演員頭上都綁上白巾,象徵在地文化逐漸死亡的悲哀。

這場約20分鐘的表演,給在場的觀眾帶來相當大的思考空間,觀眾隨著演員的精彩表演時而歡笑、時而寂靜,演出結束後,掌聲更是不斷。

黃漢偉:民族文化遺產
口傳民間文學須記錄

大會嘉賓暨掌管檳州房屋、城鄉規劃與藝術事務的黃漢偉說,要維護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首先就要維護它的語言。他認同杜忠全的看法,即再不做記錄,我們珍貴的口傳民間文學就會走向滅亡。

“檳州政府鼓勵更多的學者專家作出這樣的研究與記錄,協助檳州保存老文化。”

他也說,這項活動趕在“喬治市節慶”的最後一天舉行具備很大的意義,因為這將鼓勵更多熱愛檳城的文化人以多種方式書寫及刻畫檳城的獨特性,並將之保留及傳播。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透過喬治市節慶的舉行,讓更多的藝文工作者得到發揮的平台,當然,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培育出藝文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並讓我們的城市因為擁有他們而顯得更具生命力。”

收錄44首童謠及描述童謠散文‧《老檳城‧老童謠》10年心血作

杜忠全在推介其新書時說,若不是在課堂上與學生一席談話,他也不知道本土童謠原來已走向末路。那些生於80年代的學生,童謠對他們來說竟是個陌生名詞,更別說生於90年代的學生了。

他預料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當那些懂得童謠的老人家都死去後,童謠就完全消失在這塊土地上。收集童謠這個任務需有人來做,就從他自己開始。

他表示用了10年的時間,讓這本《老檳城‧老童謠》與讀者見面,共收錄44首童謠及描述童謠的散文。

這也是“老檳城三部曲”最後一本系列,之前已出版的兩本份別為《老檳城‧老生活》與《老檳城路誌銘》。

當晚的活動上,出席者也在戲耍笑鬧中重溫老檳城的童謠說念,同時,現場更準備了姓周橋特色小點心招待(草龜、色莪炒、蟹棗等),讓大家可以盡興的享用,熱鬧的氣氛,就連老外也忍不住駐足觀賞。(星洲日報/大北馬)

No comments: